来源:农民日报
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上合清水湾数字农业示范园,200余株木瓜树舒展枝叶。不同于南方常见的两三斤果实,这些木瓜在智能温控系统的滋养下,单果重量突破了七斤。“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调节温湿度,我们让热带水果也能在北方扎根结果。”园区负责人管立轻点手机屏幕,温室环境数据随之动态更新。这样的场景正在青岛田间地头悄然铺展。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青岛市农技推广工作会上获悉,青岛已构建起覆盖生产全链条的数字农业技术体系,通过集成创新10大绿色增粮主推技术,推动农业生产从“汗水驱动”向“智慧驱动”转型。
在示范园的智能连栋温室里,北京科百宏业的数字农业装备系统正在高效运转。工作人员展示的AI智能图像监测系统不仅能360度旋转监控作物长势,病虫害识别准确率更是超过95%。技术人员轻点手机远程操控界面,温室中的设备随之响应,“现在坐在办公室就能管理一整个园区,真正实现了‘慧种地’。”一席话引来现场阵阵赞叹。
在鱼菜共生温室里,30个鱼塘与草莓种植区通过生态循环系统连接:鱼类排泄物经生化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,借助滴灌系统直接供给作物。“这种模式让每亩收益突破5万元,节水率达40%。”技术人员算了一笔账:原来传统种植需要10人管理的园区,现在仅需3人便可高效运营。
为推动技术落地见效,青岛创新构建“十百千”绿色增粮技术示范体系:在十个万亩先行区开展技术集成试验,培育百个千亩规模示范大户,带动千个百亩家庭农场。依托市、区、镇三级农技专家包联机制,将精准滴灌、密植栽培等技术加速转化为大田生产力。
“我们不仅要藏粮于技,更要授农以技。”青岛市农技中心主任李松坚介绍,青岛已组建20个专家团队,打造50个省市级示范基地,构建起产学研推用协同机制。今年还特别推出“田间课堂+”培训模式,借助直播教学、VR实训等方式,已培训高素质农民1.2万人次。
在胶西街道的智慧农业培训中心,52岁的种植户王建军正在学习无人机操作。“以前打药靠肩扛,现在用手机就能指挥飞机作业。”他通过“农技云课堂”掌握了水肥一体化技术,自家8亩地年增收2.3万元。这种“授人以渔”的培训体系,让科技成果真正变成了农民手中的生产力。
随着数字孪生农场、区块链溯源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应用,越来越多的创新实践,正悄然改变着青岛传统的农耕方式。(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)
本文来自作者[admin]投稿,不代表吹吹讯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c199.top/bm/202504_20409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吹吹讯的签约作者“admin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生产(山东青岛数字农业技术赋能生产全链条)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吹吹讯]内容主要涵盖:国足,欧洲杯,世界杯,篮球,欧冠,亚冠,英超,足球,综合体育
本文概览:来源:农民日报 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上合清水湾数字农业示范园,200余株木瓜树舒展枝叶。不同于南方常见的两三斤果实,这些木瓜在智能温控系统的滋养下,单果重量突破了七斤。“通过物...